.
二维码
中国制粉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市场动态 » 正文

适当上调稻价,让“良田”多种粮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2-22 09:32:09    来源:粮油市场报    作者:制粉网(整理)    浏览次数:3327    评论:0
导读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农村部、粮食和储备局等四部门近日公布,经国务院批准,2022年生产的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农村部、粮食和储备局等四部门近日公布,经国务院批准,2022年生产的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为每50公斤124元、129元和131元。此价一调,各类稻谷每50公斤(下同)分别比上年增加2元、1元和1元,籼稻接近2012-2013年的最低价水平,粳稻接近2011-2012年的最低价水平。

2022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有所上涨,当在意料之中。一则,两个多月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保障种粮农民合理收益,备耕中的稻农在期盼。二则,4个多月前公布的2022年小麦最低收购价上涨了2元,多方反映较好。三则,近两年稻谷最低收购价处在近10年的偏低位,上调有空间。此番调价前,2015年以来的7年,早籼稻、中晚籼稻价格分别历经“三降两平两涨”“两降三平两涨”的变化,但2021年与2015年比较,还是分别下降13元、10元,降幅为9.6%、7.2%;粳稻价格经历“五平两降”,且近4年价位一直持平,但与2015年比较,下降25元,降幅16.1%。因而今年的上涨,是在情理之中,也是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的一种措施。

春耕在即,早稻待播,而早籼稻在此次调价中涨幅较大。近5年,我国早籼稻产量占粮食总产量之比,一直不到5%,居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低点,远低于高位时的19%;占稻谷总产量之比,一直不到15%,远低于高位时的41%。早籼稻与其他粮食占比的这种变化,源自多种因素,但“非农化”“非粮化”的影响也在其中。时下,欲适当增加早籼稻种植面积,须促双季稻或再生稻生产。而有效的价格刺激,不失为经济手段,尽管价格手段并非唯一。其实,农民种粮,更多的是传统、觉悟和勤劳的表现。一个成熟的社会,应该形成一种尊敬粮农、爱护粮农和支持粮农的良好风气。

如今,针对稻麦实行最低收购价的不同声音少了。最低收购价是保护农民利益也是粮食保供稳价的政策。这些年,最低收购价更是综合考虑粮食生产成本、市场供求、国内外市场价格和产业发展等因素而制定的,且生产成本摆在首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不考虑广大种粮农民的生产成本,就不可能从根本上保护消费者利益。因而,最低收购价的设计初衷,有理有据且可行。

向前看,稻麦的最低收购价会继续得以执行。2021年1号文件指出坚持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通知》指出“稳定种粮农民补贴,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和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最低收购价“继续”的重点是完善,而不是全面执行。看看前些年启动的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只有当粮食市场收购价格低于国家公布的最低收购价格时,才可能在符合条件的相关地区启动预案,而不是每个主产省必须启动,一省之内也不一定是每个主产县市启动,启动时间视情况有先有后。可知,最低收购价政策只是一种调控手段,能够促进粮农在有限的耕地上播种粮食,让“荒田”回归为“粮田”,变成真正的“良田”,让稻谷稳产提质,实现“优稻优价”。
  


 
(文/制粉网(整理))
打赏
免责声明
• 
1、本网部分信息属于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规定时间删除内容! ※本网联系电话:0371- 86598367
0相关评论
 

河南亿德制粉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河南亿谷坊实业有限公司    河南松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联合开发运维

豫ICP备1102059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