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新麦收割正在如火如荼进行,西南麦区已进入收官阶段,长江中下游已开镰收割,湖北已推进到襄阳、枣阳主产麦区,皖西南、江苏中南部、河南南部等更大面积的收麦之战正在迅速全面铺开,新麦上量有望在近日提速。
一从目前上市新麦品质看
备受关注的湖北新麦,部分区域受持续阴雨天气影响,芽粒、赤霉粒等指标略高,容重、面筋等指标与去年持平或略高,少数小麦品质不适合加工,当前的装车价格对于外地粉厂来说,性价比不高,吸引力不强,跨区流通量不大,正好为饲料企业提供了相对低价采购的契机,成为收购的主导力量。
接续上市的襄阳、枣阳以及豫南新麦,面筋指标优于去年,可满足粉厂对面筋较高小麦的需求,随着收割区域的全面铺开,粉厂有望成为该地区近期采购的主力。
当前新麦上量还相对偏小,现在预判新麦品质优于往年或差于往年,为时尚早,代表性尚显不足。对于所处区域已大面积收割的粉厂、饲料厂而言,多点采样,及时化验,综合评判各项小麦品质指标,科学测算性价比,客观分析研磨效果,熟食效果,是做出正确采购决策的重要前提。
二从近两周新麦上市情况看
当前市场新变化、新影响不容忽视:
首先是今年新麦收割期较往年推迟约5-7天,部分区域接近10天,使各方采购主体对新麦上市影响行情的预判出现了一定的落差。
其次是西南麦区、湖北沿长江县市麦区、皖西南、江苏南部等区域在小麦收割期间遇到了持续阴雨天气,既造成了新麦品质有所下降,也造成了农机北返延后,使新麦收割进度迟于往年。
第三,新麦上市延迟也间接影响了新陈同价的延迟。由于2022年小麦面筋相对低于往年,粉厂对面筋较高的小麦有刚性需求,新麦供给的错后,品质状况的不明朗,个别区域出现的天气灾害,加剧了粉厂采购的担忧,造成购销心态极为敏感,继而推动了近期轮换竞拍陈麦成交率快速提高,持续溢价,带动流通渠道麦价水涨船高。如大范围新麦面筋指标优于去年,目前的行情有迅速发生逆转的可能。
第四,先期上市区域的新麦价格、品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化,为饲料厂、粉厂各取所需提供了机遇,将降低采购竞争的烈度,使新麦价格上行面临更多压力。
第五,今年各方采购主体对新麦行情的最具一致性的共识是谨慎,看跌预期占据上风,这种购销心态将影响新麦行情走势。
第六,目前新陈价差较大,会增加新陈混料,新陈混装的风险,一方面采购主体需严加防范,另一方面也将缩短新、陈不同价的周期。
第七,随着近日黄淮海、华北主产麦区小麦的收割上市,新麦行情走势将大势底定,指日可待。
第八,阴雨天气仍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影响新麦品质、产量的重大变量,但也会成为小麦加快收割进度的助推器。随着国家相关部门对农机组织部署的及时调整,农户抢收抢种情绪的高涨,后期新麦收割进度预计将大大加快。
三从当前新麦收割进度和新麦价格走势综合分析来看
6月中旬前后新麦收割进度有望超过三成,贸易商、粉厂、饲料厂以及少数食品企业将成为这一阶段采购的主流力量,随收随销,随采随用很可能是采购主体的首要选择,预计竞争将相对缓和,随着收割进度北移,河北、山东等地新麦有价无量的局面也将很快被打破。
预计6月中旬以后粮库、持粮主体、资本实体等将陆续下场,与贸易商、粉厂、饲料厂、养殖厂、食品企业等共同参与收购,竞争的烈度将有所提高。
四从变化规律看新麦行情
后疫情时代,经济景气指数远远低于预期,强烈的消费欲望与降低的收入使消费者不得不面对现实的反差,造成乐观预期与缓慢复苏严重错配。
居民消费在春节期间炙手可热,年后转为昙花一现,也同样波及到制粉行业,面粉消费的低迷与小麦充裕供给造成供需错配。
大范围的人口流动与面粉高、中、低端消费需求新变化带来了消费格局的重塑,造成粉厂不同档次产品产能与销量的错配。
经历了小麦价格多次俯冲下行,市场情绪的敏感度达到了极值,造成了竞拍小麦极高的成交率与行情快速下行的错配。
对上述这些重大的变化,不同的经营主体有不同的解读,更有不同的经营决策。损失惨重者虽多,有所斩获者也大有人在,造成这种巨大反差的根本原因是对社会新变化的准确感知,对小麦信息的全面、正确解读,对行情脉动的理性分析,可谓是云泥之差,天壤之别。
五关于新麦行情
整体走势看全局,具体决策看实际,吃透本地的一方云雨,立足现实,立足本地。
行情信息需关注,具体决策需筛选,需过滤,需去杂,准确、全面的信息可决胜千里,错误的信息同样会持续跌倒于一方天地。
行情规律虽可循,特殊情况需注意。供求关系决定价格虽是真理,但特殊因素会让规律转弯,创新思维是必须。
集思广益最可取,独断专行亦可弃。
新麦丰收季,希望又重来!让我们用智慧、信心来创造粮食人的经营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