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维码
中国制粉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行业综述 » 正文

粮海拾遗:2020年玉米囤粮 一场惊心动魄的资本游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5-29 10:02:07    来源:每日粮油    作者:制粉网(整理)    浏览次数:3709    评论:0
导读

在我国历史上,粮食一直是被作为至关重要的战略物资对待的。因此,尽管在现代社会,我国普通消费者所获取的食物来源越来越多样化

在我国历史上,粮食一直是被作为至关重要的战略物资对待的。因此,尽管在现代社会,我国普通消费者所获取的食物来源越来越多样化,但国人对粮食的关注依旧保持着足够的警惕。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回顾下最近两年来,能够在我国粮食问题上留下一笔的2020年玉米托盘收购事件。

首先,我们来给大家解释下什么是托盘收购。

正常的粮食收购,是收购方支付给卖粮农户粮款,然后获得粮食。但在实际生活中,粮食虽然单价不高,但作为大宗商品,加上小农经济条件下,在整个收购环节需要大量的现金交易。

比如,一个中小型贸易商今年想收购10万吨粮食,按照一斤1.4元计算,在整个收购过程中需要支付的现金就高达2.8亿元。

与此同时,粮食作为我国重点调控的战略物资,价格波动不大,在2020年之前的大部分时间内,涨跌是以厘计算的,这使得粮食收购的资金收益偏低,这导致各大商业银行对于涉粮企业的购销贷款资金审批十分严格。

为促进粮食购销市场,国家通过农发行来推动对粮食购销的贷款事宜,但僧多粥少的背景下,民营和私人粮食收购依然存在资金难题。

在此背景下,随着近几年来粮价的上涨,价格波动的频发,在经济转型的推动下,我国金融领域率先进行创新,推出了所谓的供应链金融服务。

所谓的粮食购销供应链金融,一般是想要收粮的贸易商投入10%-20%的保证金,资金供应方则提供80%-90%的配资,通过自行收购或委托收购的方式,将粮食放在资金供应方指定的粮库中,然后在一定期限内再销售。销售变现之后,收购和销售之间的价差,减去资金利息和收购、保管费用后,便是贸易商的实际利润。

从表面来看,这种模式一方面解决了贸易商的资金问题,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大量农户的卖粮需求。但如果我们详细分析又会发现不同。

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在2020年作为资金供应方的大部分是大型用粮企业,这些企业很多具备优质的贷款资质,自身资金也较为充裕。如果正常条件下,这些用粮企业利用自身具备的资金优势进行收购,进行销售生产,产出减去收购成本即为利润。

但在所谓的供应链金融下,这些大型粮企往往自身收购数量不多,而是将这部分资金转移给第三方贸易商,第三方贸易商在利用这些资金收购后,一般需要向用粮企业支付利息、收购费和保护费,并将粮食放在用粮企业指定的粮库中。

这种局面导致的结果就是,无论粮食价格的涨跌,大型用粮企业都可以按照市场价格直接采购这些粮食,提前锁定粮源,同时,还不用出粮食的收购费和保管费,并能获得一部分资金利息,进一步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

而对于贸易商而言,粮价上涨可以赢得较好利润,如果粮价下跌,则需要承担相关亏损。

那么,在2020年这种局面时如何发展的呢?

2020年是我国玉米去库存的第五年,从这一年开始,我国临储玉米库存全部清空,玉米出现供应缺口,价格面临上涨压力。

在考虑到政策风险的背景下,大型粮企业一方面希望提前锁定粮源,另一方面又不敢大量囤积,玉米购销市场的供应链金融应声而起,大量优质粮企在市场中广寻想要囤粮发财的粮食收购商,而原本不具备贷款资格的中小贸易商,一下子变得不再缺钱。

市场不缺钱了,自然就去抢粮,越抢粮越少,越抢价越高。据媒体报道,2020年东北粮食贸易商张铁岭大举囤粮,利用托盘资金,以加杠杆的方式囤进了10万吨级玉米。短短数月间,赚取毛利润7000万-8000万元,扣除资金、仓储等成本后,净利润达5000万-6000万元。

暴利之下,在玉米购销市场包括银行、信托、期货公司等也纷纷加入托盘收购的领域。

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年初至2021年年初,国内玉米价格上涨近70%。

在投资方血赚的同时,则是下游养殖业和消费市场开始承接成本压力。同时,由于玉米的大量囤积,还导致小麦被大量的应用到饲料领域充当猪粮,并带动小麦价格在2022年春季飙升至1.7元的高位。

随着玉米市场有失控风险,进入2021年之后国家有关部门开始严查这种违规的贸易融资,随后玉米价格开始出现回归。


 
(文/制粉网(整理))
打赏
免责声明
• 
1、本网部分信息属于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规定时间删除内容! ※本网联系电话:0371- 86598367
0相关评论
 

河南亿德制粉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河南亿谷坊实业有限公司    河南松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联合开发运维

豫ICP备1102059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