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将至,跌无止休的玉米终于出现了利好迹象。北港玉米收购价格重回2400元/吨,华北、东北深加工玉米收购价也出现了小幅上调,中储粮开始入市收购。
11月底以来,基层农户售粮积极性高,但下游需求不强,用粮企业采购积极性弱,中间主体持续观望,不敢囤货,叠加替代谷物多元,市场供需矛盾突出,玉米价格疯狂下跌,一泻千里。
持续的下探,终于激起了基层主体的惜售情绪,市场上量减少,中储粮部分库点开始入市收购,其中中储粮驻马店直属库上蔡分公司国标二等及以上收购价格1.34元/斤;中储粮哈尔滨直属库国标三等及以上价格1.23元/斤,对于东北市场来说,这个价格也算高了。中储粮竞价采购成交率维持较高水平,但基本折价成交(幅度较大),后续收储力度进一步加强的话,对玉米的支撑力度也会更加明显。
现在根据相关消息称,中储粮在东北地区已经制定了450万吨的玉米增储计划。根据相关消息反馈,450万吨的玉米增储主要包括吉林150万吨,辽宁120万吨,黑龙江150万吨,内蒙古30万吨。一次性储备增储的计划从去年就开始实施,要求在未来3年之内增储2000万吨的玉米,但是也应理性看待此事,价格多少,质量要求都应该考虑。不排除有炒作嫌疑。
玉米价格企稳反弹,真得能“弹”起来吗?目前来看,市场供应压力依旧较大,看涨需谨慎。
需求端,市场养殖需求并未出现实质性利好,养殖亏损持续,虽然随着气温大幅下降,南方地区腌腊逐渐开启,但养殖主体对后市行情多不看好,春节前出栏体量仍有增加预期,对应饲料原料需求下降的可能性较大。深加工企业在利润相对可观以及节前下游备货行情启动的驱动下,开机率或维持相对高位,但仅凭一方之力,也难以承接较大体量的玉米。
供应端,当前东北粮源多数仍在农户手中,地趴粮前期受雨雪天气影响,售粮速断缓慢,霉变风险增加,叠加贸易商、烘干塔收购不积极,依然处于潮粮供应高峰期。华北地区虽有少数贸易主体有建库想法,但收购心态谨慎,毕竟稍有不慎就赔钱。
元旦、春节,用粮企业虽有备货补库意愿但基本维持安全库存,而且玉米卖压也不小,市场整体看空心态依旧,供强需弱的格局也没有实质性好转,短期玉米价格或有止跌反弹趋势,但无法形成单边上涨合力,玉米市场或延续磨底震荡。
本周天气回温明显,注意天气变化对基层主体售粮速度的影响,以及收购方的采购意愿。
以上仅是个人观点,市场随时变化,掌握最新信息,及时调整购销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