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亚洲大米市场再出新的变化,首先是该地区的主要大米进口国菲律宾宣布新增36万吨大米进口计划,以补充库存,并且从7月份开始,以29比索的补贴价格向弱势群体出售质量依然良好的陈米。
不过,对于前期该国大米进口关税下调的政策,菲律宾农业部长建议将大米进口关税消减的政策限制在六个月到一年,以规避对国内大米产业的冲击。根据菲律宾大米进口法,只有私人贸易商和进口商可以进口大米。
而在大米出口国印度,近期一项新的政策可能会使得该国大米出口限制措施解除。最新消息显示,为获得农民选票的支持,莫迪提高了包括大米、棉花等在内的农产品最低收购价格。
其中,新季普通稻谷的最低收购价格上调5.4%,为每100公斤2300卢比,约合人民币2000元/吨。玉米调高到22250卢比/吨,棉花的价格上调到每100公斤7121卢比,大豆最低支持价调高到48920卢比/吨。
但是,随着新季大米收购价格的提高,也将进一步提高印度大米的出口报价,而此前印度已经对大米出口实施20%出口关税,成本的叠加无疑将使得印度大面积失去出口市场。
同时,最低收购价格上调可能会打击政府财政,也会引发粮食通胀。目前印度还对低收入群体提供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福利计划,保障约70%的人口获得便宜粮食。
在黑海地区,乌克兰计划对谷物出口实施最低限价措施,增加出口收入,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低价出口。值得注意的是,去年欧洲农民举行大规模抗议,指责乌克兰倾销廉价谷物和其他产品,一些东欧国家甚至禁止进口乌克兰产品。
另据最新消息,乌克兰渡轮公司将恢复黑海港口切尔诺莫斯克和格鲁古亚巴统之间的服务,这将使的乌克兰商品能够直接进入其在高加索和中亚的市场。据悉,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该渡轮服务暂停。
在俄罗斯小麦出口市场,俄乌冲突后一度暂停的印尼小麦贸易在2023年5月份重启,而至今年一季度,俄罗斯已经成为印尼第四大小麦供应国,贸易额超过1.38亿美元。
其他方面,泰国饲料加工商协会通过国际招标买入了5.1万吨饲料小麦。
韩国统计厅数据显示,从韩牛价格开始下跌前的2022年第二季度到今年第一季度,韩牛养殖户减少了七千多户,减幅达8%。
截至目前,每公斤韩牛批发价格为16846韩元,约合人民币89元,较三年前下降了28%。
在国内市场方面,中储粮继续公布第四批小麦增收库点名单,但市场价格的提升幅度则相对较小,主流收购价格仍多集中在122-1.24元,部分企业开始向1.25元靠拢。
同时,由于近期玉米价格再次出现走弱的苗头,养殖业对小麦需求的拉动整体偏弱,加上今年小麦的丰产预期,未来走势仍需谨慎。
好的消息是,目前随着猪肉价格的回暖,新一轮的生猪养殖产能扩张正在拉开帷幕,包括神农、正大、牧原、巨星农牧等企业近期也均有扩张动向。
另据了解,尽管近两年生猪养殖产能大幅扩张,导致各大企业产能利用率不高,部分猪企产能利用率甚至不到40%,但各地对养殖业的扶持似乎仍未停止。
其中养殖大省四川公布七条措施,在促进补栏出栏、推动提质增效、优化精深加工、扩大保险范围、强化财金互动、落实确权登记、压实生产责任等方面提出具体激励措施,提振养殖信心,福建泉州对猪场积极补栏和和新建扩建最高补助200万元。
其他方面,日前我国海关公布5月粮食进口明细,从主要粮食进口来源国快来看,巴西依旧是我国第一大粮食进口来源国,1-5月进口总量达到3047万吨,占粮食总进口量的44.2%,其次是美国,达到1635万吨。
值得注意的是,在细分粮食品种进口方面,巴西除了大豆进口规模庞大外,玉米进口总量也高居我国首位,而在其他品种方面,除了高粱美国居首外,澳大利亚在小麦、大麦的进口上均位列首位。
截至目前,澳大利亚已经取代美国,成为我国谷物进口第一大来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