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维码
中国制粉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市场动态 » 正文

玉米变天,小麦走弱,欧洲却恐慌性囤货,国内外粮食市场发生了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3-23 09:07:13    来源:明天猪价分析    作者:制粉网(整理)    浏览次数:3365    评论:0
导读

最近几年,我国粮食生产策略上一直在努力朝着自给自足的方向发展,目前国内粮食的软肋就是粮油作物,对此,今年的《一号文件》中

最近几年,我国粮食生产策略上一直在努力朝着自给自足的方向发展,目前国内粮食的软肋就是粮油作物,对此,今年的《一号文件》中已经给出了相关的政策要求和支持。可能在平时,粮食自给自足的重要性没有体现出来,但随着俄乌冲突对国际粮食市场造成的影响越来越深,国内外粮食市场却表现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景象。现阶段,国内粮食价格在经历此前的上涨后,已经进入到了下跌趋势,欧洲在粮油供应受到影响后甚至出现了恐慌性囤货潮,国内外粮食市场具体发生了什么?下面让我们详细了解下。

       

玉米“变天”

最近几天,玉米市场整体以下跌为主,虽然东北地区继续小幅上涨,但山东却遭遇了连续降价,降价幅度最大的企业已经下调了3.5分了。那玉米市场由涨转跌中间发生了什么呢?

      

1、每周一投的定向稻谷拍卖,主要面向的客户就是饲料企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饲料端的玉米需求压力;

2、由于价格偏高,企业多随行就市,上量后压价;

3、玉米价格达到了贸易商的心理价位后,市场流通量增加;

4、天气转暖,各地进入春耕季节,基层农户卖粮积极性提高;

5、国际粮价上涨后同国内粮价价格差缩小,价格倒挂之下,玉米价格上涨动力丧失。

笔者认为,后续会对玉米价格变化形成较大影响力的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a、临储粮食的定向投放,b、新一季小麦的产量和开秤价格;c、生猪市场对玉米需求量的高低;d、国际粮价的变化情况。虽说玉米价格长期看涨的预测并没有变,但大涨的动力也不足。

      

小麦走弱

近期,小麦强势不在,市场收购价格以涨跌互现为主,而面粉企业以降价收购为主,就连此前异常火热的临储小麦拍卖也随着小麦价格的止涨而慢慢冷却了下来。小麦价格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主要是因为如下几个方面:

1、小麦属于口粮,其价格对居民生活影响较大,国家不允许其大涨;

2、当下处于面粉需求淡季,小麦高价支撑力不足;

3、小麦价格上涨后,失去了饲料端的价格优势,小麦需求总量下降;

4、新一季小麦上市在即,贸易商、面粉企业多持观望态度;

5、各地麦情理想,不出大的意外丰产是大概率事件,让贸易商对新一季小麦价格充满期望。

      

预计小麦价格会长时间维持当前的震荡状态,后续是涨是跌要看新一季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也要看后续玉米价格的走势,当然国际粮价的继续上涨也会对国内小麦的价格形成一定的支撑。

      

欧洲居民却开始恐慌性囤货

据媒体报道,近日从意大利商店的面条,到德国超市的食用油都被一扫而空。

来自意大利的居民表示近期她购买了20包意大利面和几公斤面粉,囤积面粉只是因为市售面包的价格已经涨成了“奢侈品”。无独有偶,中东地区的突尼斯和黎巴嫩的面条货架也被抢空。德国一家超市为了呼吁大家不要进行不必要的囤积甚至贴出标语让大家团结并想想周围的邻居。为了防止居民囤货,西班牙几家大型超市开始对葵花籽油实行限量销售。韩国国内餐饮店开始囤积面粉,同时也积极向上的美国、越南等地高价进口小麦、玉米、大米。

      

国际粮食市场演化成如此局面,首要原因还是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冲突,因为两国承担着国际小麦、玉米、大麦和葵花籽油正常供应的重任,两国发生冲突后港口贸易被迫停止。受此影响,还有部分国家宣布暂停出口粮油。让人更担心的是,随着温度的升高,乌克兰各地将会陆续进入春耕的季节,冲突不仅影响了很多地方粮食的采收,还会对今年粮食的种植造成影响。

      

这就导致那些需要进口粮食和食用油满足居民需求的国家出现了恐慌,不得不在国际开启抢粮模式,不断寻求替代品。其对于国际市场的粮油供应是火上浇油,进一步恶化了国际粮油供应不足的现状。此前多个机构发出警告,警告国际粮价的进一步上涨,警告出现全球粮食供应危机。

小麦、玉米、食用油进口量下降

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1、2月份我国进口小麦总量为219万吨,同比减少11.6%;进口玉米468万吨,同比减少2.3%;食用油进口74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63.7%。这体现的是国家对国内粮食储备的一种信心,我们的粮食可以自给自足。在其他国家开启抢粮模式的时候我们则默默得退出,不跟其他国家争抢,防止国际粮食市场的进一步恶化,充分体现了我们的大国风范。
  


 
(文/制粉网(整理))
打赏
免责声明
• 
1、本网部分信息属于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规定时间删除内容! ※本网联系电话:0371- 86598367
0相关评论
 

河南亿德制粉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河南亿谷坊实业有限公司    河南松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联合开发运维

豫ICP备1102059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