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来自美国农业部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7日的一周美国对我国的粮食装运数量出现大幅增长,特别是玉米和小麦的装运增加明显。
数据显示,截止当周美国对我国装运了12.5万吨大豆、13.3万吨高粱、22.3万吨玉米和5.8万吨小麦。其中玉米是时隔三周之后的首次装运,而小麦装运更是创下四个月以来的周度装运最高值,此前连续几周的装运粮都在2000吨以下的水平。
从国内情况来看,今日国内小麦价格局部地区再度出现走高趋势。其中中粮漯河涨1分,最新价格1.525元,菏泽天邦1.53元,涨1分。此外,河南遂平克明面业优质小麦新麦26最新报价依旧高达1.7元。
综合来看,目前随着市场低价粮源的枯竭,小麦未来走势将主要面临需求和政策调控的压力,预计四季度震荡走高是大概率。
反观玉米市场,随着新粮上市临近,市场期待的翘尾行情已经难以出现,稳步下行成为当前的主流趋势。不过,由于小麦价格偏高,玉米本身面临供需缺口,导致最近部分企业给出的早熟玉米开秤价格普遍偏高。
这从最近我国再次装运美国玉米也能看得出来。据悉,截止目前进口美国的理论完税成本约为2500元/吨,相较而言,南方港口国产玉米的分销价普遍在3000元左右的位置。
除了价格因素外,黑海谷物出口协议对我国的玉米进口影响也存在不确定性。据乌克兰农业部发布的消息显示,9月1至8日期间,乌克兰谷物出口量为46.7万吨,远低于去年同期的99.3万吨。
整体而言,尽管当前小麦玉米价格走势有所差异,但高位运行的态势依旧存在。相较而言,近期关于东南亚地区大米出口限制对我们的影响并不明显。
据每日粮油对国际大米出口价格的监测显示,目前为例全球出口前三的印度、泰国和越南等国,其大米出口报价已经创下了近15年的新高,主流 报价集中在620-630美元之间,约合人民币4500-4600元,与国产大米之间的价差并不明显。因为正常年景下,中国粮价一直远远高于国际市场。
此外,我们结合海关历年的大米进出口数据和我国大米消费数据显示,近两年我国大米进口从此前的200多万吨增加至400万吨左右水平,但进口大米占我国大米消费比重仍不足3%,扣除饲料用途外,用于食用的进口大米比重更低。
从我国自身的产量来看,当前我国稻谷年产量约为2.1亿吨,即便按照70%的出米率计算,也可提供约14000万吨的大米,而国内大米的消费以食用为主,年消费规模一般在1.8-1.9亿吨左右,因此稻谷供应相对较为宽松。
截止目前,稻谷是我国供应最为宽松的主粮品种,扣除中央储备,仅临储稻谷的库存量规模都在1亿吨左右。就在8月份重启的国储稻谷定向拍卖中,还有2018年,甚至更早年份的稻谷在进行拍卖。
因此,我国大米的供应历来以国内为主,进口大米对国内市场从未有过实质性影响。加上当前国储稻谷库存庞大,尽管今年局部地区大米受到灾情出现减产,但不会影响整体供需状况。
从消费者最关注的价格来看,截止目前国内粳米出厂价中位数约为4300元,中晚籼米4100元,早籼米4000元,价格与年初基本持平。